微信客服 :

13913877930

客服电话:

17815600396

办公地址:

北京市平谷区农业中关村

Search
Close this search box.

习近平总书记: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,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

建设农业强国: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奋进之路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,实现乡村的全面提升。今年以来,我国深入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,粮食产量稳步迈上新台阶。在连续9年稳定在1.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,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预计将首次突破1.4万亿斤,展现了农业发展的强劲势头。

丰收背后的坚实支撑

2023年是来之不易的丰收之年。面对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挑战,我国成功实现夏粮增产、早稻稳产,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,为经济回升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同时,通过深入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单产提升行动,单产贡献率超过七成,凸显了科技在农业增产中的重要作用。

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耕、夏收、秋收的关键农时,多次深入田间地头,考察粮食生产情况。他强调,要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,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,推动农业增效益、农民增收入、农村增活力。同时,要加大良种、良机、良法的推广力度,依靠科技进步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。

粮食高位增产的背后,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科技突破。中央财政全面覆盖三大主粮的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,提高了小麦和早籼稻的最低收购价,有效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。农业科技方面,我国实现了300马力级混动拖拉机样机的成功研制,北斗终端设备应用突破220万台,全国农机保有量超过2亿台,三大主粮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%以上,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。

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壮大

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还依赖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壮大。目前,全国农民合作社数量超过220万家,家庭农场接近400万个。与此同时,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,将小农户更好地引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。
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农业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,进一步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活力。今年,我国启动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整省试点,试点省份的农户通过签订延包合同,吃下了“定心丸”,增加了发展生产的信心和动力。

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

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大工程。目前,全国已建成10亿多亩高标准农田,能够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。今年,我国继续探索健全农田质量监管长效机制。以江苏为代表的粮食主产省,正在推进高标准农田的数字化管理,通过“上图入库”实现“以图管田”。

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也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。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逐年提高,超过60%的资金用于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或促进就业。各地因地制宜,深入挖掘“土特产”经济潜力,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为农民拓展增收渠道。

数字化的普及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差距。全国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达到90%以上,农村网民数量超过3亿人,超过60%的农村人口跨越数字鸿沟,融入数字生活。同时,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日益兴盛,全国约14.7%的村庄开展了相关接待服务,年接待游客超过30亿人次,营业收入达8400亿元,越来越多的乡村成为农民的幸福家园。

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美好蓝图

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,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正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。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正在为乡村全面振兴、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,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
zh_CN简体中文
滚动至顶部